联系我们

老药丸被说“不值钱”?别信!

2025/10/24 17:33:01      点击:
老药丸被说“不值钱”?别信!专业回收帮你鉴真假、估实价,少亏数千元 “我这瓶1978年的老安宫牛黄丸,街头回收商说‘是仿品,最多给200元’,结果你们鉴定是正品,回收价3800元,差太远了!”武汉张先生的经历,戳中了很多人卖老药丸的痛点:不懂鉴定,被回收商以“假”“残”为借口压价,甚至把正品当成仿品,白白亏了钱。其实老药丸的价值判断很专业,不是“看一眼就知道”,找对专业回收公司,通过科学鉴定,才能摸清真实价值,避免被坑。
别被 “一眼鉴定” 忽悠!老药丸鉴真要过 3 道关
很多街头回收商鉴定时,只看包装 “新不新”、年份 “久不久”,甚至连丸体都不打开,就断言 “是假的”“不值钱”,其实正规老药丸鉴真,需要过 “包装、丸体、成分”3 道关,少一步都可能看走眼。
第一道关:包装细节鉴真。老药丸的包装有明显时代特征,比如 1970-1980 年代的同仁堂安宫牛黄丸,包装盒字体是 “宋体凸版印刷”,颜色为暗红色,盒内衬纸是特定纹理的牛皮纸;仿品则字体模糊、颜色鲜艳,衬纸纹理不对。贵公司鉴定师曾遇到过一瓶 1983 年的老安宫牛黄丸,街头回收商说 “包装太新,是仿品”,但鉴定师通过放大镜发现,包装上的 “同仁堂” logo 有细微磨损(符合年代特征),衬纸有自然泛黄痕迹,最终确认是正品。
第二道关:丸体特征鉴真。不同年份的老药丸,丸体颜色、硬度、气味都不同:1980 年代的乌鸡白凤丸,丸体呈深褐色,硬度适中(用指甲掐有轻微痕迹),闻起来有浓郁的人参、当归香味;仿品则颜色发黑、过硬或过软,气味刺鼻。张先生的老安宫牛黄丸,丸体呈金黄色,蜡封完好,打开后有天然麝香的清香味,这些都是正品特征,街头回收商根本没仔细看。
第三道关:成分溯源鉴真。对稀缺老药丸(如 1993 年前含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),还会通过 “成分溯源” 辅助鉴定:查生产厂家当年的原料采购记录(如同仁堂 1980 年代的天然麝香采购凭证),对比药丸的成分含量(正品天然麝香含量有固定标准);去年广州一位客户的 1979 年老安宫牛黄丸,就是通过溯源确认原料为天然麝香,最终回收价达 5600 元。
这些 “估价套路” 要警惕,别让好药丸卖低价
除了鉴真坑,老药丸回收的 “估价坑” 也很多,稍不注意就会少卖钱:
套路一:“故意挑刺压价”。明明是全品老药丸,却故意说 “包装有划痕”“丸体有裂纹”,把价格压到市场价的一半;张先生遇到的回收商,就说他的老药丸 “蜡封有小裂口,是残次品”,其实那是年代久远的正常磨损,不影响价值。套路二:“混淆版本压价”。把稀缺版本说成普通版本,比如把 1980 年代的 “出口版” 老药丸(包装有英文标识,存世量少),当成普通内销版压价,差价能达 2000 元以上。套路三:“拖延压价”。先报一个中等价格,让你回家等消息,过几天说 “鉴定后是仿品,只能给低价”,让你被动接受。
正规回收的估价,会 “按标准来”:先明确老药丸的版本(内销 / 出口、普通 / 稀缺)、品相(全品 / 瑕疵 / 残次),再参考近期市场成交价格(如 1985 年全品同仁堂安宫牛黄丸,近期市场价 3500-4000 元),给出透明的 “估价区间”,还会解释 “为什么是这个价”,比如 “你的药丸是 1983 年出口版,比内销版贵 500 元,因为存世量少;但包装有轻微磨损,比全品少 300 元,最终估价 3700 元”。
专业回收:鉴真透明,估价公道
贵公司回收老药丸,始终坚持 “鉴真有依据,估价有标准”:鉴定时用专业工具(放大镜、湿度仪、成分检测仪),全程让用户在旁观看;估价时出示近期同类老药丸的成交记录,让用户清楚市场行情;确认回收后,当场付款,无任何手续费、鉴定费。去年处理的 1500 多笔回收订单中,因鉴真准确、估价公道,用户转介绍率达 40%。